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目前或是即将面临的一个共同的课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十三五”时期,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截至2019年底,苏州60周岁以上老人有185.67万人,占户籍人口25.69%,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目前,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主要途径,苏州地区老年大学的设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业单位,如苏州市老年大学、吴中区老年大学、苏州工业园区老年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大学),及张家港、常熟、太仓老年大学。另一种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如姑苏区、相城区、吴江区、昆山市老年大学等,比如吴江区老年大学,系在区老龄委领导下,接受区民政局行政领导、教育局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的民办非企业、非营利、非学历老年教育机构。
一、发展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1、老年教育供给不足。现有的老年大学普遍存在着“一位难求”的问题。随着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老年人追求精神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姑苏区和工业园区老年大学我们了解到,一些课程班甚至不到半小时就能报名满员。面对如此强大的需求,老年教育面临师资力量匮乏、教学内容单一、资源不够丰富等问题,供需严重失衡。
2、老年教育方式较为单一。老年教育目前常见形式主要有各种讲座、学习班和老年大学,一些技能培训缺乏。新时代老年人群精神文化多样化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根据调研样本分析33.5%老人希望得到技能培训。譬如这次疫情老年人出门就连“苏康码”都不太会使用。
3、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不统一。苏州市各地老年大学的主管部门有的是教育局、有的是民政局还有的是卫健委,缺乏统一归口管理的体制。导致老年教育功能的弱化,影响相关政策落地。
二、加强老年教育的几点建议
1、将老年教育纳入苏州市“十四五”编制规划,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把老年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完整的规划。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最终达到“老有所为”。采取多种方式增加老年教育投入,拓宽老年教育经费投入渠道。组建老年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完善办学评估体系及进行监管。
2、以市养老服务联席会议为抓手,归口管理,协调理顺管理机制。民政局、卫健委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相关工作,整合利用乡镇、社区资源,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制定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推进老年教育规范健康发展。
3、老年教育走进“家门口”,实现“老有所乐”。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教学设施,将老年教育资源重点向社区教学点延伸,在调研中,张家港市、太仓市,有很多社区、街道、镇也设立了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老年大学。
4、多样性老年教育,实现“老有所为”。通过政策、组织等方面的创新, 进行多形式老年教育,打造方便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机制和平台,保障“老有所为”。特别是低龄老年人可以进行技能学习,适应社会发展。
5、利用合适的组织形式扩大老年大学的设立。
考量到新设事业单位的难度,利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组织形式扩大老年大学的设立是一条合适的路径。民办非企业单位存在三大优势:可以监管,非盈利,还可以和政府项目对接。可以很大程度上扩大老年教育服务范围。此外,还可以利用市、区少年宫平日白天空闲资源,举办老年大学分校,老少教育共享教学场地设施和师资。
苏州应构建并尽早形成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会教育互为补充的老年教育格局,构建学习型社会。